近期,全球天气异常高温,连日高温大幅增加了居民用电需求,极端天气也影响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电力价格短时间内飙升80%。极端天气引发海外电价飙涨,停电危机再起。
(资料图片)
回看国内,今夏以来,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炙烤”!从5月份开始至6月10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陆续出现高温天气。6月中旬以来,北方开始出现高温。近日,华北黄淮等地再起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北京昨日起连续四天高温,局地依旧突破40度。受极端天气因素影响,国内电力供需缺口是否显现,国内今年夏季“限电”的概率有多大?持续高温会对能化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极端天气频发!海外电价飙涨,停电危机再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极端天气和能源供给和价格变化通常是电价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例如,2022年,地缘政治因素导致欧洲能源供应出现短缺,同时异常的高温干旱一方面令水电、核电、风电的发电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增加了欧洲居民用电需求。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康健认为,目前电价飙涨还未成为全球普遍性的现象,但高温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能源的需求。目前天然气的价格已在前期低点的基础上有所反弹,但幅度有限。我国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较为平稳,暂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
“近期海外市场多地电价,市场主要关注点在于东南亚和美国的德克萨斯州等地。”据东证期货能源研究负责人金晓介绍,东南亚方面,5月以来越南中北部地区连续遭遇高温天气,6月初气温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由于高温拉动用电需求,叠加发电厂燃料短缺,越南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德州则是由于超预期的极端高温和互联程度较低的跨洲电网,电力现货价格在短期内接近翻倍。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外电价飙涨主要出现在的美国南部,一方面,高达46摄氏度的高温大幅增加了居民用电需求,另一方面极端天气也影响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德克萨斯州电力价格短时间内飙升80%。其他国家的电力价格上涨相对温和,澳大利亚能源监管机构(Australian Energy Regulator , AER)的决定(草案)提到电费将从今年7月1日普遍上涨超过20%。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夏季北半球出现持续性高温的预期并没有转变。“通过梳理历史走势可以发现,出现电价暴涨的地区有以下特征。”金晓表示,一是电网建设不完善,电力供需结构的弹性不高;二是均出现了极端天气,大幅度拉高用电需求,并使煤气等机组出力不畅;三是新能源发电不及预期。
就欧洲地区来说,去年欧洲执行了强制降低10%用电需求的政策,该政策是在发生极端高温和无风现象、水核电出力同比降低15%外加俄气断供的多重因素下发布的。目前欧洲的核电产能和水力平衡状态均在逐渐改善,储气量已经达到75%,而化石燃料发电利润依然为负。此外,芬兰投产新核电机组和风光电机组的高速增长都将对电供形成支撑,因此供应端整体边际是转好的。
需求方面,欧洲用电量依旧疲软,1至5月的用电量相比2016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下降16.6%。未来高温天气对需求端形成的拉动和对供给端部分机组出力的压制将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
“虽然今年夏季的气温预测相较去年更高、更具持久性,但去年欧洲部分工业企业出逃也可能降低用电需求,就目前的数据来看,夏季的电力需求大概率弱于去年。”在金晓看来,欧洲电力的供需两端较去年均有小幅改善,今年出现全境限电政策的可能性不高,更可能的是在零星的小范围地区执行限电措施。例如德国因为核电的缺失,就可能在夏季成为电供的承压地区。
就美国来说,过去三年美国多地出现过停电现象。就今年来看,可能限电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东南部和西海岸地区。
中西部地区一直较为依赖电力进口,6月底电力进口量已达历史高位。根据夏季气温预测来看,8月份中西部的五大湖地区和加州东部的气温将普遍较正常水准上升1.5度以上,而西海岸和东南部又是美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地区,以上几地夏季的电力需求可能会受到提振。此外,德州地区在6月20日已经由于电力短缺而呼吁停电,由于其电网的独立性,夏季出现再次限电的可能性很高。
“上半年海外市场电价呈现‘V’型走势,近期高温天气以及成本端的驱动导致电价重心整体抬升。”光大期货能化总监钟美燕表示,局部地区出现供电危机,这与最近两年来的电价波动有一定区别。“当前电价的紧张有一定的短期性,2021年四季度面临的‘双碳’的大背景,能源转型导致的供不应求;2022年二、三季度则是因为俄乌冲入导致的欧洲结构性能源短缺。”钟美燕称。
记者了解到,当前,欧洲天然气库存率达到72%,同比高出37%。
不过,钟美燕认为今年欧洲能源危机重演的概率不大。“一方面是当前欧洲库存属于从中位数水平开始补库,绝对量要少于去年;另一方面,欧洲整体的需求较去年回落,需求低迷亦难支撑起高气价及高电价。”在钟美燕看来,短期是多因素叠加的气价和电价急跌后的修复,但是“复制去年行情”的概率较低。
国内今年夏季限电将“卷土重来”?
当前,市场把关注焦点放在影响全球的厄尔尼诺事件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厄尔尼诺事件整体对海外和国内的影响也将分化。
据记者了解,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可能是南涝北旱,其中华东、华中、新疆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同时也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创造全球最暖记录,不过这也要取决于厄尔尼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不过,从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电价维度来看,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
“一是原料的不同,海外天然气价格的显著特征是高波动,因而价格传导到电价,导致电价波动极大。”钟美燕说。
据她介绍,国内以煤为主,2023年国内煤的生产将会延续至少1200万吨/天的高位运行态势,产量只增不减,供给整体宽松,而主要驱动力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用电量。预计在厄尔尼诺的影响,夏季可能出现超预期高温,但冬季也可能“暖冬”,因而年度来看用电需求仍看GDP的增速。
金晓表示,5月全国已出现多地高温,电力供需缺口逐渐加大。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同比增加8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加大和夏季用电刚需的增加,夏季尖峰时刻的供电依旧需要化石燃料发电保供。
此外,今年的厄尔尼诺较往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夏季前期,中国可能会面临南涝北旱的情况。在经历4月的干旱后,6月四川和云南等地迎来了一波降水,有利于补充长江中下游的水电供应;北部地区的高温也已初见端倪,河北地区已经经历多天40度的高温。
在钟美燕看来,目前电力可能受到天气影响呈现季节性短期紧张的现象,但长期来看在煤供需宽松的大基本面下波动会平缓。
聚焦到今年夏季会否限电,钟美燕认为可能在7月下、8月初或出现局部高温导致电力调配不足,而引发化工行业阶段性的“限电”,但还要具体落实到区域来看。
记者了解到,往年国内限电一般发生在南方,气温高,民用和工业用电都会增加,但往往为了保民用限制工业用电。
“在聚酯行业中,下游纺织印染产能分散,装置停开车相对灵活,劳动力相对密集的行业,用电量也比较高,夏季行业也正好进入淡季,多种因素决定了终端企业经常会成为限电的首选,多发生在产能集中的江浙地区。”国投安信期货化工首席分析师庞春艳表示,聚酯产业链越往上游装置规模越大,劳动密集度低,能耗也相对较低,目前新的PTA技术可以发电,因此这些装置很少受到限电影响。
“当前我国煤炭产量在保供政策的保障下,较前两年明显增加,近期煤炭进口数量也大幅增长,新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总体上我国出现大范围的电力短缺现象可能性较小。但是在极端高温天气出现时,短时间的‘限电’仍有可能出现。”康健表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高温以北方为主,南方阴雨天气较多,用电紧张的情况尚未出现。后期主要关注南方气温变化,去年高温发生在8月和9月。
后期需重点关注能化品种自身供需变化
一般而言,“限电”往往从工业开始,因此对化工行业的生产会带来一定影响。
“如果限电区域在华北、西北,则对化工市场的供应形成冲击,导致部分油化工产品及煤化工产品价格存在企稳预期。若限电区域在华东,则影响需求端会更大一些,对价格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钟美燕说。
记者了解到,高温对化工装置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6月是化工市场的“安全生产月”,从安全角度考虑,夏季化工装置的运行负荷不能太高。
“目前来看,北方的持续高温天气对能化市场影响暂时有限,但需要关注生产端的稳定性。”钟美燕表示,往常能化行业一般会在5、6月进行例行“春检”,主要是令装置为高温生产环境做好准备。今年安全事故多发也使得市场更多关注到安全生产环节,引发市场对于设备检修、安全检查趋严的预期。
记者了解到,高温天气对化工市场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化工原料的不稳定性,员工的安全会受到影响;二是部分工艺的温度升高,会导致产品优良率降低,对化工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所影响,多数企业倾向在高温季节检修;三是生产设备在高温下运行的可靠性受到挑战,处于让电于民的考虑,供电部门也鼓励企业在夏季用电高峰错峰生产。高温天气下,化工行业的开工率通常会有所降低。
“当前,化工品的成本端尚未出现高温导致的原料价格波动,后市来看,煤炭供需宽松,原油交易欧美衰退预期表现偏弱,尚未对化工品有明显的趋势性引导。然而,化工品的供给可能会因开工率的适当下调收缩,但整体看不是主要矛盾。”业内人士表示。
在庞春艳看来,国内化工品产能整体过剩,行业利润偏低,开工率整体不高,可提升的空间较大,难以在供需面上产生太大的影响,如果有炒作,更多可能是短期的表现。
“当下能化市场的核心矛盾仍在于需求端。”金晓表示,持续的高温天气自然会对能源供应体系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只要水电出力尚可,那么电力体系的整体压力预计仍将可控。在他看来,新冠后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已经终结,需求不可同日而语,供应所能产生的冲击也将是有限的。“需求倘若迟迟未能发力,那么能化预计仍将维持弱势振荡的走势,品种间可能会有一些结构性机会。但是大的趋势性机会出现的概率相对较小。”
对此,庞春艳也认为,目前能化市场的核心在需求不足。高温恰逢行业消费淡季,需求不足的现状可能延续。“后市主要关注下半年旺季的表现。此外,能源价格目前预期偏弱,是否会出现新的交易逻辑引发价格波动,也值得关注。”她称。
据了解,目前能化市场一方面产能处于过剩周期,本身产能在以大替小的转换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另一方面,产品利润被高价原料以及疲弱的终端需求积压,低景气度的产品生产环节利润不断压缩或亏损放大,利润留存在上游端。
在庞春艳看来,能化价格的核心演变逻辑需要靠政策或预期驱动供应端的边际收缩来匹配低预期的需求,从而带来价格的修正机会。
“当前市场价格已经交易了能源成本的变化和夏季高温天气的预期,后续主要的矛盾应该还是在于各个化工品种本身的供需情况。”康健建议,市场人士应根据历史同期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强度和范围对当时化工市场的影响来把握今年极端高温对化工市场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