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最关注还是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话题,他带来了包括粮食安全、数字农业以及农产品的质量的几个建议,并提交大会。
赵皖平认为,数字农业对于改善农产品质量,特别是一些特色的优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央一号文件讲到了土特产,要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农业数字化是一个重要抓手。”赵皖平说。
赵皖平介绍,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安徽宿州砀山梨迈上了标准化生产的新台阶。“过去的砀山梨生产方式传统,产量、价格都上不去,农民大概只能卖到一两块钱一斤。现在宿州市砀山和阿里云集团合作,包括我们中国农科院也参与进去,利用当地的土地、气候以及病虫害等资源禀赋,用大数据技术给它计算出一种标准化的模式。用这种模式生产出来的砀山梨,它的大小个头、成熟季节都差不多。利用网络平台销售,这些梨不愁销路,而且可以卖到三四块、四五块钱一斤。”赵皖平说。
他还举了数字化赋能粮食生产和养殖业的例子。在粮食生产方面,东北机械化农场通过无人机、机器人的操作,每亩土地的收割可以精确到厘米,劳动力得到巨大解放;在生猪养殖方面,智能传感器可以帮助养殖户将喂养饲料、使用疫苗等多个环节实现精细化管理。
“我觉得数字经济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要实现的一种经济模式,”赵皖平表示,“农业是5G、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舞台,农业要加快融入到数字技术的浪潮中。”